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、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。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,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,簡短精辟易記易用。並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,包括貶義和褒義,當然,也有中性的。
成語多數為4個字,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,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,中間有逗號隔開。
成語的來源
²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 如:夸父追日、精衛填海等
²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如:刻舟求劍、狐假虎威等
²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 如:負荊請罪、破釜沉舟等
²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 如:老驥伏櫪、青出於藍等
² 外來文化 如:功德無量、火中取栗等
語法
成語的語法較為複雜,按照現代漢語語法,將成語分為以下幾類。
主謂關係
成語中有主語和謂語(動詞),並構成關係。如:人定勝天、腳踏實地、天花亂墜
並列關係
成語中的兩個部分相互關聯,或者語意地位相同。 如:情投意合、三番五次
動賓關係
成語中有動詞和賓語,並且在邏輯上構成關係。 如:平分秋色、大顯身手
偏正關係
成語中的一部分用來限定或修飾另一部分,常見的偏正結構為定語+中心語,狀語+中心語。如:世外桃源、一盤散沙
補充關係
成語中的一部分用來補充說明另一部分。如:輕於鴻毛、遺臭萬年
各個部分有連接、邏輯關係。往往前後部分均有動詞,兩者順序不能被顛倒。如:馬到成功
語意與態度的轉變,不依照前一部分往下說。如:不約而同
程度越來越深,後一部分相比較前部分而言,意思與語態更進一步。如:得隴望蜀
有選擇之意的成語,此類成語大多數存在「寧願做,也不做」、「要麼,要麼」等語法現象。如:寧死不屈
因果關係
成語前後部分有邏輯上的因果關係,有明確的先後順序。如:溫故知新
條件關係
前後部分有主動發生和被動發生之區別,亦有因果關係,此類成語有「如果,那麼」之意。如:不入虎穴焉得虎子
目的關係
此類成語有「做某事為了某事」之意。如:守株待兔
假設關係
虛擬語氣,假設一個不可能或不存在的情景。如:有聞必錄
讓步關係
此類成語有「即使,也不」之意,前後有讓步關係。如:插翅難逃
存在爭議的語法
此類成語的語法與結構含糊不清,具有爭議性。如:胡說八道、大大咧咧
非四字成語的例子
Ø 五字成語
愛之欲其生、八九不離十、八字沒一撇、百步無輕擔、
板板六十四、版版六十四、伴君如伴虎、邦以民為本、
棒打不回頭、飽當知人飢、飽暖生淫欲、飽暖思淫欲、
飽食思淫欲、報喜不報憂、杯酒釋兵權、卑卑不足道、
比葫蘆畫瓢、便宜無好貨、冰炭不同爐、冰炭不同器、
冰炭不相容、兵敗如山倒、病篤亂投醫、病急亂求醫
Ø 六字成語
哀莫大於心死、矮子裡拔將軍、愛博而情不專、愛之必以其道、八竿子打不著、八字沒見一撇、拔趙幟立赤幟、拔趙幟易漢幟、罷馬不畏鞭箠、百變不離其宗、百動不如一靜、百思不得其故、
百思不得其解、百聞不如一見、百星不如一月、卑之無甚高論、畢其功於一役、鞭長不及馬腹、表壯不如裡壯、表壯不如理壯、撥雲霧見青天、伯仁由我而死、不打不成相識、不得其門而入
鄭廷熙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